第二百零一章 豆種危機
作品:《我是瘋狂原始人》古語云:「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
古人對於大豆的讚譽是最適合也最容易栽種,不像其它幾種穀物,無論是栽種還是吃之前的剝皮,都很麻煩。
在黃迪看來,五穀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火麻和大豆。
火麻能用來榨食用油,麻子可以食用,火麻花可以做藥材,莖皮經漚制可以做繩子(麻繩),麻衣,還能造紙,可謂是最全能的栽種物。
而大豆,最主要的功能是填飽這幾百口人的肚子。
在原始社會,大豆一開始是作為主食使用的。其營養全面,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高兩倍,是雞蛋的兩倍半。一旦有了充足的大豆栽培,那麼黃迪相信,部落的人會很快壯實起來,而且下一代人,將會變得更高大。
火麻的種子,黃迪在渡雲夢澤之前,在角部周圍山間野地里積攢了不少,如今若是再弄到大豆的種子,黃迪有信心,明年以後,將不會有人挨餓。
一聽黃迪說賜名,司羿部這幾個小子幾乎是趴在地上,一寸一寸的看過去,找過去。
名字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已經不僅僅是榮譽的問題。
因為部眾發現一個問題,凡是領導者,都是有名字的那些部眾。
這就導致了,部落里分為幾個階級。
首先是代表神的黃迪,然後是氏族女王女節和女累,再後面則是妹風這些數量很少的,女王一族的女性部眾,而那些有名字的男性部眾,地位幾乎已經和妹風等人平起平坐。
最後面則是沒有名字的部眾,現在又有了戰奴墊底。
所以,這些部眾都希望自己能有個名字,把自己的地位提高,能夠成為哪怕一個小隊的首領。
階級潛移默化,已經開始慢慢產生。
黃迪早就發現了這個苗頭,不過他樂見其成。
有了階級,那些想要出人頭地的人,才有幹勁。的確,這樣在人性上是不公平的,但是卻對黃迪的統領有著極大的幫助。
很快,一個幸運的司羿部戰士發現了大豆的所在,高聲歡呼道:
「聖,我找到大豆了,我找到的,哈哈!在這裡!」
黃迪急忙跑過去,果然在雜草叢中,看到了一片長得並不茂盛的黃豆杆。
這些黃豆杆,有的還翠綠著,有的已經枯黃,大多結滿了一串串的豆莢。
畢竟不是人工栽種,野生黃豆在豆莢里落出來的時間不同,造成的現象,有的成熟,有的則才剛結果。
「挑那些枯黃髮硬的豆莢摘下來,用獸皮包好。」
黃迪一邊說著,自己也趴在地上,開始尋摸那些成熟的豆莢,很仔細的收起來。
這些,就是他的未來,是華盟的未來。
他與顓頊和后土稱自己的部落為華盟,並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隨口胡謅,而是很認真的起了這個名字。
以後,他將擁有無數的部落,而這些部落的統稱,便是華盟。
這片野豆的數量不少,只不過雜草叢生,所以長得都比較瘦小,那些成熟的黃豆,也比黃迪穿越前見過的東北大豆小了不止一倍。
採摘完畢後,黃迪在地圖上標記了這個位置,方便下次來,把這些還沒成熟的豆莢野豆收集回去。
隨後,他們又在附近轉悠了幾圈,很幸運的又找到了幾小片雜生了黃豆秧的草甸。
這都是鳥和草食動物的功勞。
它們吞下了干硬的黃豆,沒來得及消化,便隨著糞便落在它處,結出果實。
這就好像河裡的魚要感謝小鳥一樣。
古語常說,有河便有魚,他們認為魚就是水中自生自長之物。事實也是如此,哪怕一個死水泡,若是一年半載不干,裡面就會生出小魚兒來,也算神奇。
到了二十一世紀,科學家也被這個課題難住。
水中直接生長魚苗,那是不可能的,必然有個媒介。
最後,他們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鳥的功勞。
鳥在河水池塘內飲水或者捕魚,順便就把水中的魚卵粘在了羽毛和雙腿上,當它在別的水面上飲水之時,便把魚卵落在了那原本無魚的水中。
這,與蜜蜂授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黃迪滿載而歸,就他們十個人采的這些小黃豆,足夠種植七八畝地之用。這還不是全部,以後黃迪會把種子當做樣本分發下去,讓更多的人進山去尋找豆種。
他要把華山四峰之間的闊谷,都變成肥沃的農田。
回到蓮花峰的時候,還只是中午,黃迪第一次急的顧不上吃午飯,而是把編制魚簍和採集野菜乾果的女戰奴,挑選其中年輕體力好的五十人帶走。
首先在蓮花峰與東峰之間的闊谷內,開始伐木拔草。
這是黃迪穿越到這神奇世界,開墾的第一塊地,莫名的,黃迪心裡有些感動,有些自豪,很複雜,但絕對是正能量的感受。
他看著忙碌的女戰奴,回想自己來這裡的一年多時光。也僅僅是一年多的時間,黃迪已經帶著部眾開始了石器到青銅,又到鐵器的演化。
現在,他又要帶著他們,把狩獵採集的原始生存方式,進化為耕種。
這,其實才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第一步。
也是從這開始,人類才有了掌控一部分自然的能力。
不要小瞧採集到耕種這一步的變化,因為正是這跨前的一步,才讓更多的人在收集食物的工作之中解放出來,讓人類有時間去思考,去創造,去享受。
農耕,是原始向文明過度的最偉大的催化劑。
武羅的鐵匠班幾乎是沒日沒夜的生產著鐵器,那是黃迪給他們設計的輪班制度,一隊工作十二個小時,不間斷煉鐵打鐵。
有著豐富的鐵細菌資源,黃迪暫時不用為鐵礦的問題發愁。
而且,估計日後他更不需要為尋礦的事情煩心,因為后土部和高陽部的人,正一寸一寸的巡查華北的大地,他們比黃迪更著急尋到金屬礦石。
有了耒耜,這些年輕吃飽的女戰奴,也能把闊谷內的灌木叢清掃乾淨。
人多力量大,五十人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弄乾淨了不下兩三畝地。
黃迪拿著耒耜,一步一步的教這些女戰奴如何鬆土,然後弄出壟和溝。
壟和溝的出現,是農耕技術的一大創新,很科學的利用曲面,即達到了種植密度,又擁有足夠的通風空間和間距,黃迪把這技術,提前了幾千年帶來了原始世界。
「你們記好了,一掌長的距離挖一個坑,裡面只許放一粒種子,不許多放!你們幾個,不要栽種,拿著陶罐去那邊的小溪里舀水過來,要把每個種了豆種的位置澆上水,要緩緩的澆,不能衝垮壟台」
黃迪教會了這些女戰奴如何耕種,在旁邊看了一會,發現她們很聰明,處理的比自己想像的要好很多,這才留下五名司羿部戰士負責這五十女戰奴的安全,自己則帶著四名司羿部戰士,溜達到不遠處的鹽泉大壩,看看鬃的曬鹽廠房建造如何。
鬃沒有讓他失望,所有的格局,都布置的井井有條,把個幾十平米的地方,很充分的利用上,甚至還很懂生活的在木廠房旁邊的大壩上種植了刺玫花。
黃迪把鬃好一頓誇讚,又在鹽泉周圍轉了一圈,眼看夕陽西斜,這才準備回去蓮花峰。
可是好沒走,就見一名司羿部戰士急匆匆的跑過來,一邊跑還一邊說:
「聖,不好了,不好了!咱們那豆種怕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