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北伐之爭
作品:《寒門巨子》進入六月,便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京師洛陽城內也是酷熱難當,但無論官場還是民間,大家的熱情卻並沒有因為這炎熱的氣候所影響,都在談論著北疆戰事,暢想著能打出北疆,殺進漠北,給予鬼戎人以迎頭痛擊,把之前的仇怨給報復回來。
是的,現在的朝野之間對北疆戰事的態度已與幾月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再沒有了之前的恐慌,對擊潰來敵,甚至進軍大漠都充滿了樂觀情緒。因為就在不久前,前線便已先後送來了諸多捷報,那都是殺敵成百上千乃至幾千數的勝利消息,尤其是當崔雙成拿下霸州的捷報傳回時,這一情緒更是達到了頂點,就連一向主張穩妥的文官集團里,都有不少年輕一輩們開始聲援武將,提出要乘勝追擊,殺入草原了。
而趁著這股東風,太子東宮黨人也開始發力,暗地裡串聯群臣,想要為太子謀一個北伐全軍主帥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近半朝臣的支持,相應的奏疏都有數百份送入宮中,在官場中造成了不小的聲浪來。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許多人才後知後覺地察覺到太子一黨的勢力在不知不覺間竟擴展到了如此地步,居然大有壓制兩位宰相的意思。
這其實說起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隨著永王失勢,如今朝中太子已無對手。這自然讓之前還猶豫觀望,或首鼠兩端的諸多官員迅速倒向了他這一邊,再加上永王黨中一些受到牽連卻又還保有官職,亟需靠山的官員的改換門庭,於是短短几月間,太子一黨的勢力就得到了驚人的膨脹,使他真正成為了一人之下的存在。
當然,無論是太子還是他身邊的親信幕僚,都深知眼下固然局勢大好,卻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必然會遭皇帝之忌,一旦有所差錯,勢必遭遇反噬。所以為了穩住太子的權勢,為了累積太子的聲望功名,他們只能把主意打到軍功上頭,也就是此番的北疆之戰上。
既然北疆之戰進入尾聲,天下間又盛傳朝廷意欲北伐,他們自然是要抓住機會,為太子積累難得的戰功,補上今後繼位的最後一塊拼圖了。至於皇帝會作何想,已經發出箭去的這一伙人也顧不上了,反正皇帝已老,諸皇子中又已經沒有人是太子的對手,索性就一往無前了。
只是這些奏疏送入皇宮後,卻久久沒有下文,皇帝似乎還是想要用那一招拖字訣來應付他們的聲勢。這讓諸多臣子都感到了不滿,如此等了一段時日後,終於決定在今日的朝會之上,把問題給挑明了。
此時,隨著一名臣子退下,韋棠剛欲上前一步,問群臣還有沒有事情稟奏,就瞧見資深的太子支持者,禮部侍郎俞萬悠已走出臣班,沖皇帝行禮道:「陛下,臣有本奏。」
皇帝的眉頭輕皺了下,但還是點頭:「說吧,有何事啊。」
「陛下,從之前北疆相繼傳來的捷報看來,蕩平驅逐入侵之鬼戎外敵已是克日能成之事,那接下來朝廷該做的就是趁勢北伐,予以這些大膽犯我邊疆的外賊以迎頭痛擊。
「而以臣等之見,想要舉兵北伐絕非易事,哪怕我北疆還有諸多老將軍坐鎮,然則終究沒有一個能震懾全場的貴人統籌一切。若是幾路大軍各自為戰地殺入漠北,恐怕難盡全功,甚至有可能重蹈前宋當年之失,所以臣等以為該當派一能力身份都足夠之人為三軍統帥,前往北疆。
「而此人選,臣等覺著除了太子之外,再無他人可當。所以還請陛下允准,任太子為北疆三軍主帥,就此領兵北伐,以壯我大越聲威,固我萬里江山!」
隨著他說完,把腰深深地彎下去,背後的臣班裡也果斷跟出了一大批臣子來,同時大聲說道:「臣等附議,如今除太子外,再無人能擔如此重任,還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任太子為北疆三軍主帥……」
這等聲勢著實不小,幾乎殿中有近半臣子都站了出來擺明立場,剩下那半數官員,則一個個面露驚疑,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應才好了。他們是真沒想到如今太子在朝中的勢力能擴張到這般地步。
不光他們,就是皇帝也被這一幕給驚到了,臉色更是唰的一變,目光先是落到了太子身上:「太子,這是你的主意嗎?」
久被自己父親壓制,一直謹小慎微過來的太子只覺著身上的汗毛都為之一豎,明顯感覺到了父皇帶給自己的壓力。但到了這一步,作為這些人的主心骨,他是不可能再有退讓了,便果斷上前一步,迎著自己父親的目光道:「回父皇的話,兒臣既為大越儲君,自也是希望能為國立功的,現在北疆三軍確實少了一個能統領全軍之人,兒臣以為除了父皇外,也就兒臣有這個人望可以坐鎮中軍,調派幾十萬邊軍了。」
看到皇帝在太子這話後神色間更顯不悅,王晗便乾咳一聲,走了出來。他很清楚自己能坐到右相的位置上的用處是什麼,所以哪怕這樣做會得罪太子,得罪朝中很多人,也顧不上了:「陛下,臣以為太子的一片忠心與孝心是值得嘉許的,但此事依然值得商榷。
「孫子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作為三軍主將,其職責更非比尋常,太子雖然才識過人,非臣等能比,但終究不是軍中將領,如此貿然擔任重要之職,只怕會惹來前線將士的非議,甚至給我大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啊。所以臣以為……」
「王相此言差矣,太子雖然不曾真箇單獨領軍出征,但之前卻有三年就在北疆歷練,別的不敢說,軍中事務還是多有了解的,而且和邊軍將士也多有交情,再加上他的尊貴身份,想要讓三軍聽令順服,可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了。」那俞萬悠不等王晗把話說完,便迅速反駁道。
然後其他人也紛紛跟進,都是力挺太子的,覺著這個三軍主帥之位非他莫屬。事實也是如此,這等大事和要緊位置,如今天下間除了皇帝,也就太子能擔當了。但皇帝年邁,而且身為君王豈能隨意離京,自然是被排除。所以到頭來,就只有太子是最合適的人選。
皇帝聽著這些說辭,臉色越來越是陰沉,都想要直接下旨散朝了,這事是他絕不會答應的。
現在太子的勢力越來越大,幾乎都已經要威脅到他的權威了,若真讓其在北疆領下兵權,立下幾件戰功,恐怕自己這個皇帝就得退位了。
就在皇帝將將要開口的時候,參知政事唐千文又一步跨了出來:「陛下,臣以為不可!」
「嗯?你也覺著讓太子冒險去北疆有所不妥嗎?」皇帝急忙問道,他這一開口發問,其他臣子頓時不敢再作聲了,只是不少人都用有些惱火的目光看著唐千文,就連太子也狠狠盯了他一眼。
「回陛下,這只是一方面,太子貴為儲君,確實不該冒險帶兵。正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牆,何況太子?」唐千文微微躬身說道,頓了一下後,才又補充道,「但臣真正要說的是,現在還不是對北用兵的時候。因為經歷此番北疆之戰後,我大越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損害,尤其是百姓家中,更是因為緊急調動軍糧,徵召兵馬什麼的致使生計困難。
「若此時再不顧一切地發動北伐之戰,只怕於我大越國力大有損傷,哪怕真能一舉平定漠北鬼戎諸部之患,怕也得不償失。
「陛下,諸位大人,北疆之事我等自然是要向鬼戎人討一個說法,但卻未必要急於一時。如今北疆之亂才平息,我們身為朝臣,最該做的應當是安撫地方,獎勵軍隊,然後再是積蓄力量,待有三年之儲,五年之備後再行北伐,才是於國於民皆有大利之舉!」
這番話說下來,真就讓本來還摩拳擦掌的眾臣子為之一窒,許多人都陷入了沉思。隨即,戶部、轉運司等衙門的官員也紛紛上前稟奏,直言現在朝廷在糧食,在其他物資上存在的問題,提到真要是此時發兵北伐,說不定就要加稅民間,到時百姓困頓,難說不會生出什麼亂子來。
這些說法都有理有據,就連郭昂這樣一力主張北伐的武將都不好反對,更別提那些只知道喊口號,連北伐到底要準備多少東西的文官們了。
於是,隨著這些問題一一列舉出來,殿內的情緒總算是平靜了些,只有太子等人眼中難免有不甘,卻又無力反駁。
皇帝這才重新有了笑容,點頭道:「諸位卿家所言才是老成謀國,是朕前些時日過於急切了。既然北伐之事還有諸多問題,那就且先等一等吧,等到我大越兵精糧足,再北進大漠也不遲。」
第722章 北伐之爭